8月26日財政部網站消息,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質檢總局日前聯合決定組織開展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工作。公布的《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顯示,2013年以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再制造產品為試點,以后年度視實施情況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目前針對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為主的再制造業務在國內也剛剛起步,包括博世、德爾福這類跨國企業都只是將再制造當作其售后服務部門的一塊業務剛剛起步。博世汽車售后市場企業傳播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該公司目前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東西可以對外發布。但另一位跨國公司相關人士卻并不看好該項目在國內的發展,他指出,首先是國內相關制造企業的技術與原件產品還差很遠。其次是國內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有限。
再制造是指將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再制造產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方案指出,補貼種類將由五部委確定,具體企業和產品型號將采取公開征集的方式確定。中央財政對每類推廣再制造產品的補貼,原則上不超過5年。
目前國內的汽車保有量僅次于美國,為1.2億輛,消費者通過交回舊件,并以此作價購買再造產品,這無疑將是一個前景無限的商機。但上述博世的相關人士告訴本報,早在2006年前后,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就提出了“再制造”的相關概念,但一直到現在,上汽的再制造部門也沒有發展起來。目前國內在“以舊換再”領域做的相對成熟的是輪胎,但一直到現在各大輪胎企業再制造做得最好的是卡客胎,轎車胎業務卻遲遲沒有起色。
“再制造輪胎業務發展不好完全是與中國人的消費理念有關,但是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再制造的發展更多是與現階段中國的制造水平相關。”上述人士表示,“看似是一項簡單的工藝,但從你拆開部件開始,你的檢測技術是否過關,你如何確定舊產品是否能繼續使用或再制造?在修復工藝方面你是否了解產品原件材料的熱脹冷縮程度,怎樣使用黏合劑,你的打磨工藝是否過關?”
“售后與銷售這塊未來還要依靠汽車經銷商或4S店進行,”一位博世內部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報,“具體的售后工作交給4S店執行一是保證了產品質量,二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渠道。”